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9篇
  免费   2620篇
  国内免费   3117篇
测绘学   224篇
大气科学   1499篇
地球物理   1883篇
地质学   8172篇
海洋学   1250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876篇
自然地理   1535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548篇
  2021年   650篇
  2020年   606篇
  2019年   763篇
  2018年   573篇
  2017年   550篇
  2016年   625篇
  2015年   653篇
  2014年   850篇
  2013年   720篇
  2012年   760篇
  2011年   771篇
  2010年   652篇
  2009年   652篇
  2008年   647篇
  2007年   690篇
  2006年   608篇
  2005年   51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381篇
  2002年   346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85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80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62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04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5篇
  1976年   1篇
  1971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63.
华南三水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古纬度漂移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依据三水盆地古地磁数据所反映的华南地块的古纬度漂移讨论南海的演化模式。结果认为,华南在南海的形成演化中居主导地位,南海基本上是晚白垩世至中新世期间通过华南的南漂及其后的北向回漂过程中,华南大陆南部的拉张、断裂、解体并自东向西扩展的方式形成的,而南海中散布的微大陆碎块则是在华南回漂时被滞留下来的。演化过程中,其周缘菲律宾岛弧自南向北漂,直到上新世后才构成南海的东界;印支地块则仅起转换边界作用;加里曼丹则基本土没有明显的漂移。  相似文献   
64.
Zooplankton diel vertical migration is evident on the mixed isothermal side of the western Irish Sea frontal system but is often influenced by large tides and persistent geostrophic currents. On the stratified side of the front, temperature acts as a controlling factor with most of the zooplankton occurring above the thermocline and carrying out pronounced vertical migration when chlorophyll a levels are low and diffuse. At higher chlorophyll levels, when discrete chlorophyll a maxima form, zooplankton vertical movement may be greatly modified with a large number of species and stages concentrating within these maxima at all times of the diel light cycle.  相似文献   
65.
66.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关东海的虾类,刘瑞玉(1959,1963,1964)、董聿茂(1959,1980,1986)等已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近10多年来,由于东海传统的主要经济鱼类资源衰退,捕食虾类的鱼类减少,因此,使虾类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虾类资源的繁衍生长,使虾类资源发生量增多,数量增长较快。东海区三省一市近几年虾类产量达到80×104~90×104t,其中浙江省为60×104~70×104t,拖虾作业已成为东海区一大作业方式,对促进海洋捕捞业的发展起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我们开展了东海虾类资源开发调查,尔后又继续与拖虾生产船相结合进行监测调查,积累了一些资料,本文就东海虾类生态群落结构与区系特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7.
关于波浪Boussinesq方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有关波浪 Boussinesq方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总结和评述 ,以期对本学科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8.
黄河入海口壬基酚污染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口表、底层水体和沉积物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7~148.6 ng/L,平均值为47.5 ng/L;底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为15.8~52.7ng/L,平均值为31.0 ng/L;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为2.31~5.47 ng/g,平均浓度为3.87ng/g。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呈现由河道向出海口外逐渐降低的趋势;河道中表层沉积物壬基酚含量高于出海口外。黄河口水体中壬基酚浓度低于文献中报道的海河口水体中的浓度,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含量低于珠江口文献报道值。水体中壬基酚浓度超过抑制藤壶附着浓度(10 ng/L),河道最上游的站点水体中的浓度超过影响太平洋牡蛎幼苗的发育并增加幼苗死亡率的浓度(100 ng/L)。  相似文献   
69.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70.
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1年夏季和2002年冬季两次现场调查所收集的CTD和营养盐资料,利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季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舟山渔场及其邻近海域水团的配置、分布范围、温盐特性和营养盐含量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其中,冬季在全海域共有3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和黄海混合水),而夏季则存在4个水团(江浙沿岸水、台湾暖流表层水、台湾暖流深层水和黄海混合水);冬季,江浙沿岸水的分布范围较小,温度偏低,盐度略高,营养盐偏高,而夏季,其分布范围较大,温度偏高,盐度偏低,营养盐偏低;冬季,台湾暖流表层水北伸最强,厚度最厚,温度最低,盐度最高,硅酸盐和硝酸盐偏高,而夏季,则北伸最弱,厚度最薄,温度最高,盐度最低,硅酸盐和硝酸盐偏低;台湾暖流深层水是一个季节性水团,它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盐;黄海混合水的分布范围和营养盐含量也都呈现出明显的季节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